如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几组实验,分析回答:
试管 | 实验设计 |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
1号 |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变蓝 |
2号 |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 不变蓝 |
3号 |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 变蓝 |
4号 |
(2)2号、3号试管对照是为了探究______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预测的实验现象填在表4号试管对应的空白处,你认为应选______号试管作为它的对照组.
试管 | 实验设计 |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
1号 |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变蓝 |
2号 |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 不变蓝 |
3号 |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 变蓝 |
4号 |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0℃水浴10分钟 | 变蓝 |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以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2)2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3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3)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将馒头碎屑与2mL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搅拌,放入0℃水浴10分钟.4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4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低温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0℃的环境中,淀粉不会被分解,因而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低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唾液;
(3)
4号 |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0℃水浴10分钟 | 变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