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范文]
家底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球200个国家纷纷不惜投入巨大人力、财力进行了人口普查工作,以便摸清自身的人口家底,各国对人口普查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自20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因此,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且对于制定人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加强财政投入,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十分庞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耗资约140亿美元,印度的人口普查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各级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配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保障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需要登门入户进行,这就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普查工作确实遇到了难以入户和吃闭门羹的情况,这跟宣传和动员工作的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必须深入到社区、村镇进行深入的宣传工作,为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做好民众的信息保密工作。在实际普查中,民众最担心的是个人信息的保密问题。一旦信息被泄露,个人可能面临一系列的骚扰、欺诈等问题。而这也是很多小区出现“入户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对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加强监督管理,通过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等方式,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温 * * 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只有通过准确、及时、全面的人口普查工作,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适合我国发展的国策,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解析:
[解题指导]
本次考试的文章写作要求应试者以“家底”为题进行论述,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应试者在写作之前必须弄清楚“家底”的含义,即“家底”在给定资料中以及在文章中具体是什么意思。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家底”说的是我国人口的详细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分布、从业、教育、年龄、经济等状况。这就要求应试者必须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中关键词的内涵,顺利完成写作。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应试者可以就如何开展人口普查展开论述。例如可以从政府的重视、资金投入、人员机构的设置、数据保真、社会宣传以及公众个人信息的保密方面着手论述。
[主题延伸阅读]延伸一:人口普查“入户难”背后的“信任问题”
多家媒体报道,在前期的人口摸底调查中,不少城市的普查员屡吃闭门羹,北京甚至有普查员因为受不了户主的冷脸或担心完不成任务而辞职。中新网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做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选择“会配合普查员进行入户登记”的不足五成,其他人则选择“不会”或“视情况而定”。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公民不愿主动配合政府进行人口普查呢
其一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现如今民众对自身隐私权的保护意识空前提升,而现实中我们向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个人信息经常被“盗卖”,譬如房产情况、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经常不明不白地就被一些不相干的人获悉,有的信息甚至还在网上被公开叫卖,而很少见此类违法现象受到严厉查处。人口普查需要入户登记住房、职业等个人信息,部分公民基于过往经验将普查员拒之门外,可谓事出有因。
其二是担心“算老账”。有些公民可能存在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行为,譬如超生、从事灰色职业、拥有来历不明的房产等,这些行为在人口普查中可能会暴露,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追究。2010年8月,北京市人口普查前期摸底调查中收获一件意料之外的“战利品”——5年前,一名山东籍考生假冒一山西同龄者成功考取大学,此后获得北京户籍并成为国家干部,结果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原形毕露”。
这两种顾虑归结到一点,就是部分公民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有可能因为人口普查而被公之于众。国家统计局显然已经预计到了此次人口普查的不易,特意在2010年6月施行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强调:“保密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所有普查数据仅作为政策制定参考依据,不作为政府行政处罚的依据。”甚至前所未有地规定:“人口普查员在入户调查时需与被调查者签订保密协议和保密承诺书,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普查人员一旦发生泄密行为,将责令其停止执行人口普查任务,予以通报,依法给予处分。”
人口普查员多为临时雇用,因泄密而取消其普查资格,或通报批评,这样的处罚很难有约束力,所谓“依法处分”也模糊不清。再者,若人口普查员或普查机构向公安、税务等公权部门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算不算泄密这方面美国法律规定得更为严厉和细致——如果美国总统或联邦调查局、移民局、国税局等机构来打听某人问卷内容,而人口普查局人员没有拒绝他们,那么当事人就要被追究法律责任,最高可被处以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
从北京人口普查查出高考造假事件这个案例看,“普查数据不作为政府行政处罚的依据”恐怕很难,这件事既然媒体都曝光了,警方自然会全力追查。不是说恶人不该有恶报,但一个人的违法行为以这种方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算不上什么“意外之喜”,也不是人口普查的本意。正所谓“各司其职”,还是应该让普查的负责普查,让打假的负责打假。
延伸二: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日前,国家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不合港澳台人口)。在笔者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那时笔者正读小学,一个数字深深印入脑海:10亿3000万,中国成为第一个人口跨越10亿的国家。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将近30年,正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起飞的30年,增加的3亿人口,大多是80后、90后,伴随着他们的长大成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六次人口普查除了总人口外,最能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就是城市化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已经到了过半的临界点上。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别小看这13多个百分点,它意味着10年间有接近2亿人涌入城市定居,这10年也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楼价快速上涨的10年。这实际上也解释了近5年来为什么宏观调控一波紧似一波,楼价仍然遏制不住上涨的内在动因。接近50%的城市化率,如果和1982年20.6%的城市化率比,更昭示中国已经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时代的历史性变革。
这次人口普查中,广东取代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表明人口越来越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中西部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人口的流动方向,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楼价就越坚挺。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房产市场确实有些活跃过度,但并未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泡沫。“房价收入比”在中国一部分地区高得令人头晕,北京的房价已达到平均年收入的38倍。但在其他城市,如沈阳,这个数字仍在10倍左右,即在法兰克福(5倍)和纽约(12倍)之间,但低于台北(20倍)和新加坡(18倍)。
麦肯锡公司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6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国将出现221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3个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和南京等8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城市化率只比1964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个百分点。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如果麦肯锡公司的预测准确,未来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将提高16个百分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之路还长着呢。
延伸三:假如“未富先老”,我们靠什么养老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1.77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3.26%,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浙江,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9.34%。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速度的加快,“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养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几天关注新闻才发现,目前为止,我国社保养老基金缺口已达1.3万亿元,完全依靠国家养老肯定不现实了,看来必须自己通过理财来为老年生活做一些资金准备了。”多位“70后”和“80后”网友最近纷纷发帖表示对自己养老的担忧。本期我们邀请多位理财专家,共同为大家出谋划策。
“量存为出”选择合理方式
任琛:一般来说,退休前大多数人都会完成置业,解决住宿问题。按照60岁退休,每天生活支出200元,生活到80岁计算,总共需要150万元。另外,作为老年人,准备50万元的家庭备用金以应对医疗及其他预料外支出也非常必要。一个家庭准备好200万元,大体可以满足退休后的生活(这里的数字都是按照现值计算,未计算通货膨胀等因素)。这笔资金的积累是长期目标,要和子女教育费用、购房计划的短期目标合理地结合。在常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金融工具投资的基础上,可以将重心移转到房产、贵金属、古董收藏品等实物投资,并结合社会、单位、国家统筹的养老金来共同组成这200万元。
实际上,养老金的需求因每个人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养老方式而异,可以通过“量存为出”的方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将经济因素与现实问题结合考虑,甚至可以选择退休后离开喧嚣的大城市,通过换房计划,大房换小房、换成单价更低的房产,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城镇置业生活,可以额外补充一大笔养老金。小城镇的消费水平相对大城市来说会低很多,这也能减少一部分养老金支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平衡各方面因素,让家庭和谐,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孩子和一位长辈需要抚养,八九成的父母会偏向于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抚养孩子上。而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长大成人的孩子也会做同样的选择,而且未来他们夫妻所面临的将会是至少四位老人,让孩子来养老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养老还得靠自己,积累养老金越早越有主动权,在35岁前就可以着手准备退休后的养老金。这样,时间一长,分摊到每个月积累的压力会小很多,通过长时间的跨度享受投资的复利效应的同时,也可以平均掉短期收益率的波动。减少奢侈性和无目的性的消费,压抑当下的欲望,积累资金待退休后使用。总之,唯有细水长流并持之以恒,才能聚沙成塔,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找准目标确定养老规划
苏日娜:提到养老规划,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缴了社保,就不用规划啦,这是一个误区。社保只是让我们在老的时候有最基本的保障,这份保障跟我们期待的退休后生活品质之间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所以很有必要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养老多做一些打算。
要做养老规划,首先要弄清楚退休后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质量不因没有收入来源而下降。举个例子,一个30岁的女性,当前的年消费能力是8万元,考虑每年3%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退休年龄是55岁,那么退休第一年的年消费能力大概是16万元,假设能够活到80岁,那么退休后的25年一共需要的退休金是400万元(16万元/年×25年=400万元,这里不考虑25年中的通货膨胀)。
有了目标后接着就要找出资金的缺口,就是说目前手中的资金通过适当的投资,到退休时就可以有一笔积蓄,除此以外的部分就要通过其他投资渠道弥补。如果当前有存款30万元,选择6%的稳健投资,那么这笔积蓄在退休时将增值到120万元,那么退休金的缺口就是280万元(总退休金400万元-现有积蓄部分120万元=280万元)。
然后就可以通过一些理财方式弥补这个退休金的缺口,比如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定投、基金等。我认为对于养老规划首选理财方式是保险,就是除了社保之外的补充商业保险。目前市面上的保险很多,最好选择品牌大,偿付能力好的保险公司的产品。一般商业养老保险,如果选择年缴1.2万元,连续交费20年,中等收益水平,预计可以累积领到100万元的养老金。基金定投也是很好的养老投资选择,如果每个月定投1500元,预期年收益率10%,那么退休时能拿到180万元。当然也可以选择一次性买入基金的形式积累退休金,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专业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合适的基金以及合适的买入时机,最好咨询专业的理财顾问。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审视自己的养老规划,比如,每年增加3万元(12000元年缴保险+1500元/月×12月基金定投)的长期投资是否能够接受,如果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那么就要从第一步开始,降低自己退休消费目标或者提高自己收入来增加支出承受能力,如此循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总之,养老规划要提前做打算,越早投入越轻松。
根据年龄安排基金定投
丁志毅: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提升,老百姓活得更长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家有没有考虑在退休以后活得好呢近几年,随着理财观念的不断传播,大家对于组合投资、子女教育规划、资产传承等都非常的认同,但对于退休养老规划却是认知不足。很多人认为目前有退休工资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就我国当前的情况而言,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届时给付的退休金一般是不能满足居民全部的生活需求的。另外我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是“421”家庭结构,子女负担是越来越重的,靠儿防老是不现实的。如果想在退休以后安享天年,过上富足无忧的生活,退体养老规划是必不可少。
对于普通市民筹备养老金来说,选择基金定投是不错的方式,不过在选择基金上要根据自己的年龄选择不同的基金。举例说明:如果你还有15年的时间准备养老资金,那建议你把15年分成三个5年,第一个5年可以选择高风险的偏股型基金进行基金定投;第二个5年建议选择股债平衡型基金来投资;而第三个5年,因为养老这个财务需求已经越来越近了,在产品选择上就要越来越保守,应以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或保本型基金为主了。
此外,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拥有房产是非常多的,实际上在年轻时买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养老准备,因为以房养老在未来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现在如果你在市区拥有一套房子,只要你愿意出租市区高租金的自有房,自己居住到低租金的郊外,便可以以租金差价来养老了。当然在退休后直接出售房产也可以为自己一次性获得大额的养老资金,谨慎使用这笔资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未富先老:拿什么养我的明天
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危机会逐渐升级,最后到达一个峰值期。从全世界来看,从进入老龄化到峰值期,美国用了95年,从1960年到2055年;中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38年将达到峰值期,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不到40年。
虽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奋起直追发达国家,但是反顾发达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中国显然“未富先老”。
从中国现行养老体制来看,养老金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不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双轨制”并行,各地还有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多项制度。而且,不同制度覆盖下的不同人群待遇千差万别,各地政策条块分割、界限不明,养老金制度碎片化问题严重。
更严重的是,目前还有许多人仍被排斥在正式的基本养老制度之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50%以上的从业者没有为正式的养老保障制度所覆盖,60岁及以上老人中约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
而在“现收现支”的养老体制下,已经造成了1.3万亿元的社保基金亏空,为此,政府财政每年要补贴上千亿元。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保缺口还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抓紧改变现行的制度缺陷,不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安排,老龄危机将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