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庆大霉素的全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给予效果更好

A.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B.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C.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D.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
E.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6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①。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②,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主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论范增》)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案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荥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 * * ,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赐骸骨归卒伍        愿:希望

B. 人臣之分也        分:职责

C.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假托

D. 独恨其不早耳             恨:痛恨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曷为以此去哉?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之举,只是时机过晚,应在项羽杀上将宋义之时就离他而去。

B. 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于前,陈平施计在后,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在陈平之智,而在项羽之疑。

C. 在义帝被杀这个问题上,苏轼与洪迈的见解不同,苏轼认为责任不在他,洪迈则认为范增难辞其咎。

D. 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而是一个重利轻义的浅薄之人,他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②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1)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上述材料后,如果就“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一次社会调查,并形成报告,你认为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有用素材?请写出其中一点。

示例:人们对现今生活方式的满意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