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某同学在完成“馒头载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中,将A、B二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
步骤 试管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A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 搅拌 | 置于37℃温水中,7分钟后取出冷却并滴加碘液 |
B |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 搅拌 |
(1)A、B二支试管中的馒头数量应该______,以便于控制变量.
(2)把馒头剁成碎屑相当于牙齿的______过程,将试管 置于37℃温水中的目的是______.
(3)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填字母),另一组则起______作用.
(4)碘液具有使淀粉变蓝色的特性,请推测一下,试管中不会变蓝色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A、B二支试管中的馒头数量应该是相等的,以便于控制变量.
(2)把馒头剁成碎屑相当于牙齿的咀嚼,有利于馒头的消化;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37℃下酶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
(3)对照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本实验的实验组是B,另一组对照起作用.
(4)A组为馒头碎屑+唾液,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因此,试管中不会变蓝色的是A,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消化了.
故答案为:
(1)相等;
(2)咀嚼;酶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3)B;对照;
(4)A;淀粉被唾液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