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物质A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物质B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在这个实验中,探究两组变量,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放入的物质A为______;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放入的物质B为______.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min后取出,滴加碘液,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______.

(3)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_必要(填“有”或“不”)

答案

(1)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应保证①和②中除唾液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2号试管放入的物质A为清水;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应保证除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3号试管放入的物质B为馒头块.

(2)1号试管中放入的是馒头碎屑、且具有唾液,也进行了充分搅拌,因此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这样滴加碘液后就不变蓝了;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

(3)“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与①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会有两个实验变量,这违背了对照实验中变量单一的原则,由此第四种处理没有必要.

故答案为:(1)清水   馒头块   (2)①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3)不

综合

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近年来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2010年12月1日墨西哥坎昆举行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谈判中温室气体减排成为争论的焦点。

小题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