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

1.本段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三方面描写了皇帝爱新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漂亮 辨别 

B.美观 奇怪  

C.炫耀 愚蠢  

D.聪明 花掉

6.第一段哪几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意是皇帝酷爱新装成癖。 

2.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 

3.作者运用的是夸张手法。作用是突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这样的皇帝被骗子所捉弄是很自然的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可以看出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

5.C 

6.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突出了皇帝不务正业,不理朝政,昏庸无能的特点。 

7.两个骗子抓住了皇帝爱穿新装的特点和皇帝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弱点行骗。 

8.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北宋时扬州的“州城”,只略向南稍加扩展,而蜀岗上的“子城”已成为废墟。

  南宋期间,扬州成了江淮地区抗金、抗元的主要战地之一。朝廷命扬州知州吕颐浩在“州城”的基础上修建“宋大城”。西城墙南起砚池经保障河北至长春桥,全长2860米;北城墙在漕河南,西起长春桥,东至高桥以西,全长2100米;东城墙在古运河西岸,北起高桥,南接康山街,全长2950米;城南墙沿用唐“罗城”南城,沿古运河北岸,全长2200米。这座宋大城全部用大砖砌造。

  数十年后,为适应军事需要,又在原蜀岗“子城”的废墟上修筑土城“堡寨城”,也称“堡城”。它的西、南、北城垣(yuán墙)大部沿用原“子城”的城垣加以修筑,只另筑了东墙。这座城的周长约5000米,面积1.6平方公里。堡城与“宋大城”相对,其间相隔约一公里,又筑“夹城”以通往来。所以这时扬州一地有三城,即“宋大城”、“堡城”和“夹城”,总称“宋三城”。又因三城形似蜂腰,所以又名“蜂腰城”。宝祐年间堡城重建,因此堡城改名为“宝祐城”。

  ……扬州出土的宋城遗址城砖中,有不少印有“大使府造”的字样,还有不少城砖印有韩世忠抗金部队的番号和后来抗元部队的番号,正反映了南宋时建城的军事目的。

1.文中加粗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三城”的布局特点是___________;在介绍“宋大城”时是按___________顺序说明的。

3.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