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8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山东半岛城市带统计表(经济生态包括生产效率、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社会生态包括人口、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生态文化;自然生态包括生态资产、环境质量、资源保护。分值越高越优。)

城市工业基地及

大型交通设施

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排名比较农业基础

竞争力排序

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总得分
济南钢铁、汽车、机场0.320.340.470.3824
淄博化工0.220.330.650.3545
东营化工、造纸0.150.350.710.3278
青岛钢铁、化工、汽车、

造船、港口、机场

0.310.310.670.4013
威海造船、港口0.300.370.500.3856
烟台汽车、造船、港口0.240.310.560.3432
日照钢铁、造纸、港口0.200.240.320.2587
潍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0.180.280.630.3061
 

(1)济南、日照两地,寒潮出现频次较低的是       ,该地寒潮出现频次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4分)

(2)图示范围内,主要地形类型是                             ;春末夏初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6分)

(3)东营市发展化学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潍坊成为我国最大农业机械城的主要原因是                                         。(4分)

(4)简述该省近年来成为日本、韩国主要蔬菜供应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6分)

(5)依据材料,分析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

(1)日照 位于(山东丘陵冬季风的)背风坡(4分)

(2)平原 低山丘陵(或丘陵) 干旱(春旱)(6分)

(3)原料 (农业发达,)(消费)市场大(4分)

(4)①土地使用价格较低 ②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 ③政策支持 ④距日本、韩国较近(任答对3点得6分)

(5)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②经济(或工、农业)基础好 ③环境质量好 ④创新能力强(8分)

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全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或限定词。

(1)根据图中济南、日照两地地理位置,可知寒潮出现频次较低的是日照,根据所学知识,寒潮是由于冬季强冷空气南下而导致剧烈降温所致,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日照位于山东丘陵的东南部,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地形减弱冷空气强度。

(2)图示范围内等高线数值较低,都在400及其以下,较大部分低于200,则可知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丘陵,注意题目的关键词“春末夏初”,春末夏初影响该区域(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春旱。

(3)东营市发展化学工业的主要是利用附近油田提供丰富的化工原料,此问注意回答“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只能回答“原料”,如果填“原料丰富,靠近原料”等有解析的回答都不对,潍坊成为我国最大农业机械城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农业发达,对农业机械需求大。

(4)此问注意审题成为日本、韩国主要蔬菜供应基地“利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土地用、劳动力、政策支持、距日本、韩国较近、交通便利等方面,但一定不能回答市场广阔,因而题目以指明具体市场。

(5)抓住关键词“依据材料”,从材料中可知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材料一)、经济基础(材料二中农业基础竞争力排序)、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排名比较)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总得分)等方面。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