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包括中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级”。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十一五”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一一曹妃甸港口项目集群已正式启动。曹妃甸岛前500米处水深达25米,海槽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利用岛与陆地之间的浅海和滩涂,通过填海造陆,建设一个面积31 0平方千米的工业区。

材料三:环渤海地区示意图(左图)和海河某年流量变化图(右图)

(1)简析图15中甲、乙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3分)。

(2)试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方面,分析曹妃甸建成我国北方大港的有利条件。(4分)

(3)读图14,简述海河最小流量出现的季节及其原因。(4分)

答案

(1)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3分)

(2)水域自然条件:深水港,且具有天然深水航道,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及航行;沿岸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布局     经济条件:地处京津唐工业区,有庞大的海运需要(大城市依托);经济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可达东北、华北,甚至西北地区。(4分)

(3)春季(3—5月)  春末夏初,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用水量大(4分)

本题组主要考察我国局部地区的综合分析。(1)甲为天津、乙为济南。分析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2)港口建设的区位,自然方面:水域和陆域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依托和经济腹地。(3)海河流量最小出现在春季。(华北春旱),从自然条件:蒸发量、降水量;人为原因:用水量分析。

问答题

某实施施工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与甲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为2006年3月1日,工期为302天,建设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外道路开通及设备采购,设备安装工程可以分包,甲施工单位通过筛选与乙施工单位签订安装分包合同。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时间单位:天)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道路没有及时开通,使开工日期推迟到2006年3月4日,并造成施工方经济损失3万元,为此,施工单位于2006年3月10日向监理单位提出延长工期的索赔。

事件2: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遭遇特大暴雨,土方工程发生滑坡,造成人员、机械损失共计5万元,导致C工程持续时间延长12天,为此提出经济补偿与工期的延期。

事件3: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甲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改进了混凝土泵浇筑的施工工艺,延误F工作时间10天,为此甲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延期10天的申请。

事件4:设备安装工程完工后进行验收,第一次试车验收结果不合格,经检查分析,是由于设备本身质量有问题造成的,为此乙施工单位提出将已安装的设备拆除,重新安装,并重新组织试车验收。为此造成丁工作持续时间延长24天,费用增加6万元,甲施工单位就此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事件1中,监理单位应如何答复说明理由。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