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资料1~3,针对资料中提到的“高考移民”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要求]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针对性强,不超过500字。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高考移民”的现象。近年来,相关部门对高考移民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这被认为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治理高考移民的同时,却存在着如下困惑:治理高考移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教育法所规定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相冲突,与正常的人力资源流动相冲突,与教育的本质相冲突。从根源上来说,高考移民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考录取的过程中各省的分数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程度来看,治理高考移民问题势在必行。对这个问题的治理,仅仅靠监督式治理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把“高考移民”纳入法治轨道。首先,依据教育法,并结合人力资源流动的现实,从保障每个考生的受教育权出发进行综合治理。其次,结合人才流动的需要,建立以学籍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辅以户籍与居住证,给流动人员的子女平等的求学与升学机会,做到教育政策与人才政策的一致性。再次,从“高考移民”的根源以及教育的本质出发,在目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中,谨慎对待“高考移民”的报名资格与录取资格问题。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书曰:“夫子为卫君乎?”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坐杖死沔州别驾,贬平集尉。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可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以秘书监致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偃师丞 擢:提拔
B.宁斩以 徇:示众
C.宁以息其母弟 属:归属
D.以秘书监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2、对于下面句中“以”和“为”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会真卿以直忤旨
②设戍逻以征商贾
③为天子讨贼
④起为监察御史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穆宁“气节自任”和“能守其官”一组是( )
A.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惮宁威,掠劫为衰
B.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檄取资粮,宁不与
C.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兼和州刺史,治有状
D.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
4、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谋反的时候,委任刘道玄做景城守,穆宁招募士兵斩杀了他,并发表檄文号召州县合力抗拒叛贼。
B.当初,穆宁到平原县的时候,向颜真卿预言了安禄山谋反一事,等到听说颜真卿抵御安禄山叛军的消息,穆宁立刻驰往拜见颜真卿。
C.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守法度,安排戍卒征收商贾的赋税,又掠夺行路之人,导致道路几乎断绝。等到穆宁与他夹淮而治的时候,因为震慑于穆宁的威望,劫掠的情况有所好转。
D.穆宁兼任和州刺史的时候,颇有政绩。后来的刺史嫉妒他,因此弹劾穆宁,说他治理时人口逃亡很多,穆宁因此被贬官。
5、请将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