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一直流发电机有四极,31槽,每槽中有12个导体,转速为1450r/min,电枢绕组有2条支路并联,当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势为115V时,每极磁通应为多少?各导体中感应电势的频率为多少?

答案

参考答案:

已知:极数2p=4,并联支路数:2a=2

导体数:N=31×12=372

答:每极磁通为0.0064Wb,导体中感应电势的频率为48.3Hz。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让学术与思想贴近大地

吕绍纲

10月2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来百年庆典。

一个科系的历史,相对于国家史、民族史来说,似乎微不足道。但由于特定的机缘,却让其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心路,唇齿相依。在百年纪念的特殊时日,循着这样的文化脉络,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从倡导文学革命、肩起新文化运动大旗的陈独秀,到立志改造国民性、紧握鞭挞“吃人社会”投枪匕首的鲁迅;从促进国语统一运动中沈尹默等学者的坚定身影,到“以文章报国”莘莘学子的深厚情怀;在北大中文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时代的主题虽在不断转换,但“阐学术之真谛,济苍生而文章”的精神始终薪火相传。前辈先贤不仅坚持做“一流的学问”,而且矢志于“经世之思想”。正是学术和思想的双重滋养,让北大中文教育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显示出一个科系非同寻常的意义。

有人说,北大中文系或可称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造梦工厂”,启蒙救亡之梦、文明昌盛之梦,梦梦相扣,少的是个人梦,多的是家国梦。

有的梦,已然实现,有的梦,还在路上。虽然时光移易,但“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的治学宗旨,“为国学问、报国文章”的精神期许,却在一个方面树立起让人尊敬的标杆。正因为有它,才能在历史黑暗混沌的“铁屋子”中,发出一声呐喊,点亮开启民智的灯火;才能在急功近利的众声喧哗中,重提精神守望,保留一份低调与朴素;才能以百年不变的热忱,坚守理想,贴近大地,融入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大潮。

为国为民,不落俗世。做有思想的学术,出有学术的思想,二者不可偏废。这样的追求,又何尝不是人文学科应有的品质?

既立足学术之根本,又保持人文关怀的品质,以思想造就“溢出效应”,尽可能服务国家民族发展的大主题,这是一代代先贤的执着理想,又何尝不是大学精神的真谛所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人慨叹,人文学科逐渐被边缘化。然而,可怕的,不是风光不再,而是忘却人间情怀,埋头自顾一亩三分地,失去了提出问题、创造思想的能力;可怕的,不是种种社会问题,而是自我的精神沉沦,插科打诨,人云亦云,缺乏对流俗的抵制和对责任的担当;可怕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忘却大学之道、丢弃文化启蒙,变成没有理想的揾食者。

站在中 * * 文化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站在中西文化话语权依然不对等的今天,站在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当下,我们将更清晰地认识到,人文学科不仅担负着传承文明、推进学术进步的重任,更担负着坚守民族国家文化与精神底线的重任。

让学术与思想贴近大地。纪念北大中文百年,也正是期望当代学人能有这样一种抱负,能重拾前辈先贤的遗风,从而真正实现中 * * 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时评”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北大中文百年即是国家民族命运百年。

B.大学精神的真谛在于立足学术根本、保持人文情怀。

C.文化启蒙与国家思想文化建设仍是“在路上的梦”。

D.为国为民、不落俗世是人文学科的品质。E.纪念北大中文百年的目的在于实现中 * * 的文化自信、自觉、自强。

小题2:下列不能作为不少人慨叹人文学科“逐渐被边缘化”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人文学科风光不再。

B.人文学科缺乏担当。

C.人文学科面临种种社会问题。

D.人文学科独善其身。小题3:当代学人如何实现学术与思想贴近大地?请概括、分点作答。(4分)

小题4:发展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是什么?(4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