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该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
M23.5%16.7%3.2%3.4%34.5%
N6.3%25.5%0.7%14.6%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________;N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6分)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4分)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

答案

(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6分)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2分)   (3)水分 有机质 悬浮质 水分(4分)    (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任答一点得1分)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答对三点给3分)

题目分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利用黄河定位,判断M为河套平原,N为宁夏平原。两地区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被称为塞上江南。(2)根据材料二,直接总结保护性耕地,即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即秸秆还田。(3)直接比较表2资料,反映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增加,空气中的悬浮物减少,空气水分增加。(4)该地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植被破坏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保护性耕作法”的作用主要从上题分析反映,可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大气水分增加,反映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经纬网和黄河轮廓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资料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2分)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2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梭伦改革。(6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