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约1亿粒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被保存在零下18摄氏度的地窖中,旨在为植物学家提供种子基因,防止植物因天灾人祸灭绝。在这里的条件下,小麦、大麦等重要农作物的种子可保存长达1000年,而生存能力最强的高粱种子,大约能存放1.95万年。该种子库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室,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从上文可知,挪威保护地窖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保护环境

B.预防战争,特别是核战争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 保护农业生产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本段主要介绍了挪威种子地窖储藏了大量农作物的种子,很容易就排除B选项,能够预防核战争是该地窖的一个特性,但并不是其建立的目的。本段的主旨句是“旨在为植物学家提供种子基因,防止植物因天灾人祸灭绝”。因此目的是保护农作物种子,选项A保护环境过于宏观,排除。种子属于植物,只是生物的一部分,C项保护生物多样性将范围扩大了,排除C。挪威地窖保存的都是农作物的种子,因此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选项D正确。

简答题

(18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2分)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 * * 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 * 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 * * 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 * * 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3分)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 * * 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 * * 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