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实验: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 (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20mL于锥形瓶中,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淀(已知: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能否通过测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填“能”或“否”),其理由是______.

答案

(1)铜跟浓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所以装置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2)①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加热条件,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
 
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

  △  
.
 
CuSO4+2H2O+SO2↑;

②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量关系可知,0.1mol铜与含2.16mol硫酸的浓硫酸反应,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说明一定剩余酸,这是因为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稀,Cu不与稀H2SO4反应;

③验证剩余的稀硫酸,必须与硫酸反应且现象明显,所以加入铁粉会生成气体说明含有氢离子证明有余酸,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式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因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硫酸铜,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酸的存在,加入银粉不反应不能证明,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气体说明有气体生成是氢离子的性质可以证明有酸的存在;

故答案为:AD;

(3)①测定SO2的量必须准确测定无气体损耗,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A、将装置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由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碱石灰会吸收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称量后计算不准确,故A不可行;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过程中沉淀的质量是由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和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所以测定不出二氧化硫的含量,故B不可行;

C、二氧化硫气体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准确,故C不可行;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硫在饱和NaHSO3溶液中 的溶解度降低,可以用排水量气方法进行二氧化硫的气体体积测定,故D可行;

故答案为:ABC

②滴定实验测定物质的含量,需要做到准确量取液体的体积,用滴定管可以解决,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淀,由于溶液中有铜离子使溶液呈蓝色,不能指示反应的终点判断,所以不能通过测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故答案为:否; 含Cu2+的溶液显蓝色,干扰终点判断.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第一次真好》,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③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④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⑤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小题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二次?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2分)

(1)                             (2)                                

小题2:第③自然段划线的两个反问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作用是                            。(2分)

小题3:第⑤自然段,作者说过,“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两句话不矛盾吗?请说一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但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谈谈你看法。(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