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叙述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分)

答案

参考答案:答:免疫学的实际应用包括免疫诊断、免疫预防、免疫治疗三个方面。免疫诊断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两项内容。血清学反应的要点用已知抗血清鉴别病原微生物或抗原成分或用已知抗原检查病畜血清中抗体,总之二者必具其一。血清学常用的方法: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反结合反应、标记抗体技术、中和反应等,变态反应是细胞免疫反应的诊断方法,用变应原给动物点眼或注射观察其是否发生特异性变态反应而诊断疾病。如牛结核、布氏杆菌的诊断均可用此法。免疫预防:是采用通过给健康家畜注射疫苗,使家畜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方法,所用疫苗包括死疫苗(灭活苗)、活疫苗(弱毒苗)进行免疫,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近年来,又研制有基因工程疫苗、亚单位疫苗、化学疫苗、合成肽苗等,可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治疗,主要采用传染病痊愈后动物血清或高免血清对传染病进行治疗的方法(IBD的高免血清、高免卵黄)其特异强、效果显著。也可用其它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等对传染病进行治疗,使传染病迅速恢复,这也属于免疫学方法。评分标准: 此题为考察考生综合问答的能力只要具备三个方面内容都可适当给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趫②、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釭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釭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①爱:通菱,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釭:油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有生致者致:抓获、捉到

B.其穿巾孔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暴耗暴:突然

D.予以是益宝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颇患之,若抱痒疾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B.①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虽乏,人智其奈之何②路漫漫其修远兮

D.①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醴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在新昌里的客舍,以前曾经是富庶人家的粮仓,所以鼠患严重,到处都是老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

B.作者为了彻底杜绝鼠患,曾经花了二三十天时间掘地找鼠洞,但终究没有成功,以致烦心不已,而患了痒病。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也会成为老鼠的家园,美酒佳肴终究也会进入老鼠的口腹。凭借人力,就是再劳累也没有抵御老鼠的办法。

D.文章结尾,作者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狸猫遏止,放纵小人横行和暴戾,就会祸害人间。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