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 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安人员发现甲有重大嫌疑,便询问甲,但甲拒不承认,也不交出提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所以,甲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B.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因而没有盗窃他人财物的故意,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C.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所以,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D.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而甲又没有盗窃的故意,所以,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又由于甲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但提包事实上不属于遗忘物,所以,甲的行为也不成立侵占罪

答案

参考答案:A,B

解析:见司法考试教材"事实认识错误"中"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误将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于这种认识错误,应当在主客观统一范围内认定犯罪对于本案而言,只能认定为侵占罪,而非盗窃罪,故选A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 * * 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別、餞行的代称。②王孙:贵人之子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也是草名。③萋萋:草盛貌。

【作者】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经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梅妻鹤子”,赐谥和靖先生。《點絳唇》是一首咏物词,全词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1)古人常借有形有色之物来抒难以名状之情。这首诗描写                         

抒发                            之情。

(2)结合内容分析下阕的艺术手法。

答: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