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1.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下面的填空。 时间:从二十日夜起。 地点:长江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介绍东路军渡江情况时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读后你感觉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 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试找出其中三组前后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报道敌我遭遇时,言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之抵抗,仅用“甚为微弱”,写东路军时用“整天激 战”来概括,请你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绘东路军“激战”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二十三口可全部渡完。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作者看到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透露出一种喜悦之情。
3.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4.(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照应前文中路军的渡江作战;
(2)“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前文西路军作战相照应;
(3)“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前文“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相照应。
5.示例:我东路军一登岸,就如猛虎下山,个个奋勇向前。这个点射,那个扫射,再有那个扔手榴弹,在炮火射击的支援下,所向披靡。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