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73岁。无烟酒不良嗜好。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体格检查:身高172cm,体重71kg,体重指数24.0kg/m2。血压170/100mmHg,心率52次/分。糖尿病史2年,目前口服格列美脲(2mg,每日1次)和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治疗,平时血压150~170/90~100mmHg,未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空腹血糖5.7~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6~8.7mmol/L,HbAlc6.7%,尿素氮4.5mmol/L,肌酐81μmol/L,肌酐清除率55ml/min,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63mg,双下肢动脉超声示动脉硬化伴多发附壁斑块。

该患者应用ARB+CCB的联合药物治疗,其优势为()

A.应用多种不同机制联合降压,达标率高

B.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C.发挥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D.ARB可阻断CCB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

E.ARB可扩张静脉改善回流,减轻踝部水肿

F.有利于靶器官保护,阻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降低总死亡率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E, F

解析:

1.患者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平素血压控制不佳。患者存在靶器官损害(微量白蛋白尿和下肢血管病变),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收缩压高于目标血压≥20mmHg,起始应用ACEI或ARB+CCB或噻嗪类利尿剂。

2.对于血压明显升高或高危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策略摒弃了以往从单药小剂量开始治疗的模式,ACEI或ARB与CCB联合发挥多种治疗优势。

3.应用ARB+CCB治疗3周血压不达标,应加用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但该患者基础心率52次/分且存在周围血管病变,故β受体阻滞剂未作为治疗选择。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公元2世纪至5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道德准则,罗马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抵制血腥表演的运动。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培的竞技庆典,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他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所以他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出勇敢的品质和道德的警戒效果。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更令人惊讶的是.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知识分子同样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表演。”这句话应该放在文章中的哪一处(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