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欲针对Linux操作系统开发一个KWIC(KeyWord in Context)检索系统。该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依据字母顺序给出相关帮助文档并根据帮助内容进行循环滚动阅读。在对KWIC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时,公司的业务专家发现用户后续还有可能采用其他方式展示帮助内容。根据目前需求,公司的技术人员决定通过重复剪切帮助文档中的第一个单词并将其插入到行尾的方式实现帮助文档内容的循环滚动,后续还将采用其他的方法实现这一功能。
在对KWIC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时,公司的架构师王工提出采用共享数据的主程序-子程序的架构风格,而李工则主张采用管道-过滤器的架构风格。在架构评估会议上,大家从系统的算法变更、功能变更、数据表示变更和性能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评价,最终采用了李工的方案。
请完成表 1-1中的空白部分(用+表示优、-表示差),对王工和李工提出的架构风格进行 评价,并指出采用李工方案的原因。
参考答案:
根据题干描述:“用户后续还有可能采用其他方式展示帮助内容”,因此KWIC系统对功能变更要求较高;
根据题干描述:“后续还将采用其他的方法实现这一功能”,因此KWIC系统对实现某一个功能的算法变更要求较高。
KWIC是一个支持用户交互的窗口界面程序,因此对性能要求并不高。
KWIC系统的显示帮助内容为文本,数据的表示基本不变,因此对数据表示变更要求不高。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应该采用李工提出的管道一过滤器架构风格。
解析:
本问题是一道填表题,其核心是对两种架构风格在算法变更、功能变更、数据表示变更和性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
共享数据的主程序-子程序在算法变更方面灵活性较差,算法变更时一般需要重新编译整个系统;在功能变更方面也比较差;在数据表示方面,当需要变更时,也意味着程序传递参数的变化以及整个程序的调整,表现比较差;在性能方面,由于整个程序处在一个紧耦合的状态,因此性能较高。
管道-过滤器架构风格在算法变更方面实现比较简单,只需要修改过滤器的实现即可;在功能变更方面也比较简单;在数据表示方面,需要同时改变数据格式和过滤器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在性能方面,由于整个系统是松耦合连接在一起的,因此性能不高。
根据题干描述:“用户后续还有可能采用其他方式展示帮助内容”,因此KWIC系统对功能变更要求较高;根据题干描述:“后续还将采用其他的方法实现这一功能”,因此KWIC系统对实现某一个功能的算法变更要求较高;KWIC是一个支持用户交互的窗口界面程序,因此对性能要求并不高;KWIC系统的显示帮助内容为文本,数据的表示基本不变,因此对数据表示变更要求不高。针对这些考虑,可以看出应该采用管道-过滤器的架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