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

1978年 2005年 2006年
城市居民储蓄(亿元) 210.6 14051 161587
股票市值(亿元) 0 32430
(其中的1/3为居民
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
894.4
(其中约1/3为居民
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
居民人均居住
面积(平方米)
城镇 6.7 26.1 (数据暂缺)
农村 8.1 29.7 (数据暂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 * * 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条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注:《物权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1.(1)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3)结合材料三,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集体尤其是私人财产都有显著增长,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物权法》的制定是这一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物权法》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合法财产,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2)中 * * 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3)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等一般特征。
《物权法》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协调和处理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春天的怀里

司马中原

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为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1.文章开头部分写骆驼又怪又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骆驼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5分)

3.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文中“骆驼精神”的理解。(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