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4分)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1分)作者是谁?(1分)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指出“凡是毛 * * 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 * * 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摘自《中 * * 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 * ”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分)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票证A                     票证B

(3)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图1                         图2

(4)请围绕以上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说明。(6分)

答案

(14分)答案要点:

(1)抗日战争时期;(1分)冼星海。(1分)

(2)继续坚持“ * * ”错误(或左的错误);(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2分)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4)主题:只要学生能围绕新中国的外交或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来确立主题即可。(2分)

说明:只要学生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图1)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2)为依据来说明主题,且言之成理即可。(4分)

本题考查的中 * * 的近现代化,(1)根据材料中的抗日一词判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然后作答(2)根据时间是在 * * 之后当时继续存在左倾措施,之后召开会议进行的是拨乱反正的思想工作,(3)票证以是计划经济时代,图二中可以看出有股权的字样是市场经济时期(4)材料四是中国的外交,即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正常化,然后依据此来作答。

综合题

(13分)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模式也多种多样,各俱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1871—1873年1891—1893年
茶叶1022159公担1055064公担
蚕丝37529公担59946公担
大豆57506公担760522公担
棉丝8486公担290417公担
一一摘自陈旭簏《近代中旧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一一摘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Wu hou注:心情焦灼不安)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一一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6分)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l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一一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2)根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2分)

材料五: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3)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4)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1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1分)美、中两国对各白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1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