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故乡(节选)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文中加●段描写闰土时主要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闰土                      的特征。

2.从全文看,文中加▲段的记叙顺序是                        ,其作用是                        

3.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多处对比,请举两例说明其作用。

                                                                                                                                        

4.有人说,中年闰土对“我”的感情已经消失;其实从文中看,中年闰土对我的感情并没有消失。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不少于二处)

                                                                                                                                        

5.结合全文,对《故乡》一文主旨的深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所以,“我”是一个心中充满困惑,深感希望渺茫,对前途充满绝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B.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C.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故乡”是当时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答案

1.外貌描写;衰老,生活艰辛(贫困),变化很大。

2.插叙;表现“我”对儿时伙伴的美好回忆,流露了“我”对少年闰土的景仰,也为后面写闰土的变化作了铺垫。

3.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我”与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民的毒害;“我”与闰士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关系的对比,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

4.依据:①我的母亲曾对“我”说:“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②闰土得知“我”要回来的消息时,对“我”母亲说:“我实在欢喜的了不得。”③在贫困的情况下,还送给我“干青豆”。 ④闰土看见“我”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5.A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