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4分)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日本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

国家措施
俄国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
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为平民。
(1)根据材料一,比较俄、日农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化。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它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认识。(6分)

答案

(1)相同点:注重农民人身自由;(2分)注重土地所有权变革。(2分)

影响:促进部分地主改变经营方式采用新式农具,使用机器;(2分)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制度的变革。(2分)

(2)现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崛起;(2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变化:耕与织分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出其中3点给6分)

(3)认识:①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兴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3分)②派遣留学生、创办报刊、建立各种社团,促使中国逐渐迈向现代化。(3分)

(或答“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观,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美化侵略,是片面和狭隘的历史观”,同样给6分;只要言之有理,或所谈与中国现代化有关,均可给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俄日两国的共同点:注重农民人身自由;注重土地所有权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作用:促进部分地主改变经营方式采用新式农具,使用机器;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制度的变革。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中国与西方之间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本题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从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来概括。

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