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1.4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或<);

(2)通过计算求出烧杯中溶液恰好是中性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解:(1)<

(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y                z

106:73=x:7.3g     x=10.6g  

73:117=7.3g:y     y=11.7g

73:44=7.3g:z       z=4.4g

NaCl%=(11.7g+31.4-10.6g)/(31.4g+73g-4.4g)×100%=32.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2.5%。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 * * 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 * * 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 * *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1960年12月,一贯强烈 * * 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材料三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材料四 1989年邓 * * 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 * * 主义的,而我是 * * 主义者。”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反对给 * * 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接纳 * * 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