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12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什么地区并分析成因。(5分)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1)干早和半干早地区(1分)
成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内蒙古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分)
东部有高大山地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小。(2分)
(2)选 ② 或 ③ (1分)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2分)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2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内蒙古中部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的自然降水分布特点,第(1)题,从图上不难看出其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间,属于干早和半干早地区。其成因与其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地势的阻隔有关。第(2)题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建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降水量少,而森林生态的耗水量,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故最好是在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两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点评:本题以内蒙古中部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的自然降水分布特点及其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