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工程项目的原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双代号)如下图所示。该工程总工期为18个月。在上述网络计划中,工作C、F、J3项工作均为土方工程,土方工程量分别为7000m3、10000m3、6000m3,共计23000m3,土方单价为15元/m3。合同中规定,土方工程量增加超出原估算工程量25%时,新的土方单价可从原来的15元/m3增加到17元/m3。在工程按计划进行4个月后(已完成A、B两项工作的施工),业主提出增加一项新的土方工程N,该项工作要求在F工作结束以后开始,并在C工作开始前完成,以保证C工作在E和N工作完成后开始施工。根据承包商提出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该项N工作的土方工程量约为9000m3,施工时间需要3个月。

根据施工计划安排,C、F、J工作和新增加的土方工程N使用同一台挖土机先后施工,现承包提出由于增加土方工程N后,使租用的挖土机增加了闲置时间,要求补偿挖土机的闲置费用(每台闲置1天为800元)和延长工期3个月。

问题:1.增加一项新的土方工程N后,土方工程的总费用应为多少

2.监理工程师是否应同意给予承包方施工机械闲置补偿应补偿多少费用

3.监理工程师是否应同意给予承包方工期延长应延长多长时间

答案

参考答案:

1.增加土方工程N后,土方工程总费用计算如下:

(1)增加N工作后,土方工程总量为:

23000+9000=32000(m3)

(2)超出原估算土方工程量百分比:

9000/23000×100=39.13%>25%,土方单价应调整。

(3)超出25%的土方量为:

(32000-23000)-23000×25%=3250(m3)

(4)土方工程的总费用为:

(32000-3250)×15+325×17=486500(元)=48.65(万元)

2.施工机械闲置补偿计算:

(1)增加N工作前的原训计划机械闲置时间:为使C、F、J3项工作共用1台挖土机,将给定网络计划改为下图所示:

增加N工作前,按C→F→J顺序施工网络计划图。

从上图可知:EFC=ESF=6,EFF=6+3=9=ESJ,所以安排挖土机C→F→J顺序施工时,无挖土机闲置时间。

(2)增加了土方工作N后机械的闲置时间:

根据给定条件,增加N工作后的网络计划如下图,安排挖土机。

按C→F→N→J顺序施工,在C和F、F和N之间无闲置时间,而在N和J之间还需要进行G工作,所以造成机械闲置1个月。

(3)监理工程师应批准给予承包方施工机械闲置补偿。其补偿费为:1个月按30天计算,则补偿费30×800=2.4(万元)(不考虑机械调往其他处使用和退回租赁处)。

3.监理工程师同意给予承包方工期延长。因为增加N工作前,更改后的原计划的计算的工期为18个月,而增加N工作后的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20个月。由此可知,增加N工作后,计算工期延长了2个月。因此,监理工程师应批准给予承包方延长工期2个月。

解析:

 1.对于问题1,是投资控制问题,注意增加25%上、下的单价变化。

2.对于问题2,将增加工作N以前的网络计划中挖土机的闲置时间与增加N后网络计划的闲置时间进行比较,才能知道闲置时间的增减多少。

3.对于问题3,将增加工作N后的网络计划的工期与原计划的工期比较,方知工期的延长或缩短时间。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

②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

③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④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像在做一个永远要做下去的手势,看不清是挥别还是召唤。

⑧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⑨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⑩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11)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17.理解文中两个比喻句,回答问题。(10分)

(1)文章首段画线句中“胎盘、摇篮、生存课堂”三个词语具体含义是什么?它们在句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分)

(2)文章⑤段画线句“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18.文章⑦段中,对南山的称呼由“它’’转变为“你”,这种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后用“你”称呼南山有何效果?(4分)

19.第⑨段中,“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一句在前文中都有照应,请结合文意用自尹的语言解释“认真地出走”和“深刻地返回”的具体内容。(4分)

20.结合全文,说说“南山”为什么令作者如此崇敬。(4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