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企业通过公开招工,招用了一批职工,并分别签订五年的劳动合同。三年后,为配合市政建设,企业准备迁址。5名职工,要求到距家较近的分厂工作,未能如愿,拒不随迁,企业以不服从调动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另35名职工是专用车床的车工,新厂中该种专用车床已不再使用,企业难以安排,在提前一个月通知并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40职工遭到退工后,一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问:

(1)职工当事人应当如何参加仲裁活动?为什么?(2)仲裁委员会应适用什么程序进行处理?(3)该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4)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案

参考答案:

1、40名职工应分案处理,5名职工与35名职工分别推举代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关键是"共同理由",共同理由是指职工一方3人以上发生劳动争议后,基于同一事实经过而且申请仲裁的理由相同。5名职工有共同理由,都是要求去分厂,企业也都是以"不服从调动"为由解除合同;另35名职工也有共同理由,企业都是因设备变化而难以安排。两批人之间尽管申诉的请求相同,但没有共同理由,企业对前一批人是用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处理,对后一批人是用劳动法二十六条处理。

2、5名职工应按劳动争议的一般程序处理;35名职工属于集体劳动争议,适用"案件特别审理"程序。3、该企业的处理不正确。因市政动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发生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40名职工均在合同期内,5名职工要求到分厂工作实际上是提出了变更合同的请求,企业不应以不服从调动为由解除合同;另35名职工,是企业难以安置,企业应提出变更合同的具体方案。

4、5名职工如坚持到分厂工作,而分厂又确实无法安排,双方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在提前一个月通知并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对35名职工企业应提出变更合同的具体方案,对职工妥善安置。

填空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1)发展大棚作物,可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大棚内高处常常挂一个装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铵的塑料桶,并定时向桶中加入一定量的酸,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桶内最好放 ______(填“碳酸钠”或“碳酸氢铵”),理由是 ______

(2)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缺钙是小孩和老人常见的病,补钙的方法很多,老骨头汤就是一种很好的补钙食物,骨头的成分中含有碳酸钙,不溶性钙不能被人吸收,可溶性钙才能被吸收达到补钙的目的.为了增加补钙效果,你认为在煮骨头汤时,最好加入适量的 ______.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靠摄入,因此不能偏食,维生素缺少的人应多吃 ______,维生素在加热时容易分解,而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黄瓜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你认为黄瓜最好的吃法是 ______.

(3)在生态农业示范区.生产的家畜、家禽、蔬菜称为“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指的是 ______为了不使用化肥、不污染空气、保持园区内清洁卫生,他们将各种作物的秸秆粉碎后,与园区内的各种动物的粪便放在一种封闭的池中,经过腐化、发酵后,产生的大量的气体用于园区内的照明、烧饭、发电,这种气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留下的物质又脏又臭,却被称为“农 * * ”,这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好的 ______,他们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