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3)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哲学依据。

答案

参考答案: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1)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的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从材料3也可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作用逐渐消失,实际上否定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3)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多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解析: 经济全球化一直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出题重点。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以及其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等相关原理和知识点,都是考生应该重点复习的。
选做题Ⅱ:
(1)材料1~3突出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面临着一系列的全球性经济问题,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缺乏;人口的持续膨胀;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等等。全球经济问题的产生,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片面发展观等因素相关,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造成大气污染、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恶化。第二,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的功利性导致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结果遭到自然的惩罚。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因此,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人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通联系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