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1)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5)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答案

(1)生态  经济 社会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4)D

(5)人口压力巨大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深刻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系统、经济持续发展系统和社会持续发展系统。其中生态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排放的各项措施都符合。(3)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等方面分析。(4)我国加大对西部的生态建设主要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分析。(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从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分析。

点评:本题出题角度较新颖,即结合材料分析,又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角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难度一般。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处慎其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喷以烟(慢慢地)

B.与善人(房子)

C.数十(鞭打)

D.如入鲍鱼之(店铺)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如入鲍鱼肆见藐小

B.是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丛草为林

C.项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D.久而不闻香必细察纹理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4:从《童趣》这故事中,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小题5:《处慎其所》中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3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