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如图表示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答题:

(1)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______.

(2)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气体中大量进入血液中被组织细胞利用的气体是______.

(3)a物质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所利用的过程如下,请你补充完整:

a→肝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______→______→主动脉→组织细胞.

答案

通过分析知道参与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胆汁、肠液和胰液,唾液参与消化淀粉,胃液参与消化蛋白质,胆汁参与消化脂肪,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参与消化多种营养物质.被消化的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氧气大量进入血液中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血液循环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两条路线在心脏处汇合.所以

(1)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 胃液、肠液和胰液,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 吸收.

(2)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气体中大量进入血液中被组织细胞利用的气体是 氧气.

(3)a物质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所利用的过程如下:a→肝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

(1)胃液、肠液和胰液   吸收;

(2)氧气;

(3)左心房  左心室.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5~18题。

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吗

葛剑雄

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自然为人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能否成为现实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我们地球从产生到这么多物种,人类只不过是万物之一,但为什么人能成为万物之灵,这是凭了人类自身的努力,不是自然对人的偏爱。

第二,我们得认识到,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所以不要把这个事情看那么严重。人类发展那么久,一点都不改变环境?不可能的。学会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这个过程中,多少树木,多少柴禾被烧掉了?你能说这一定是退步吗?

可以说,改变与破坏,只有程度差别,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没有哪个国家的繁荣不改变环境。但我这样讲,是不是听任人破坏自然?当然不是这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有一个由必然到自由,由人类中心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一开始人的破坏是必然的,因为人在不了解自然规律之前,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不然人就生存不下来了。人发达了以后,逐步掌握了自然规律,有了比较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慢慢地从必然走向自由。

另一方面,现在人类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有时候还要伤害动植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们到南极去,在南极保护的公约里面就有一条,如果考察队员碰到了生命危险,可以适当地掠杀海豹。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人和动物之间,人还是重要的。我们这样做,其实是体现人的价值。

要达到和谐,人类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这中间不仅需要正确的观念,还要有科学的技术。晚清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已经知道了把山上的树砍掉会引起当地江河淤塞,加剧水灾旱灾,但照样砍。为什么呢,人要活下去啊,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以。当然,只有正确观念,没有科学技术,好心也办不了好事。东晋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里出了瘟疫,当官的就不上朝了。但有些大臣不平衡,拿了皇帝的俸禄怎么能不上朝呢,结果上朝,死一大片。不能说这些人观念不对,观念对啊,但他没有科学技术。

归结下来。我认为对待未来的变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八个字:不应无忧,无须过虑。

小题1:

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不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世界上看,很多国家在发展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且我们对很多自然规律还不知道,所以无须过虑。

B.自然为人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现实靠的是人类自身的努力,而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C.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发达的科学技术。

D.我们历史上的环境思想、人地关系的见解,的确有它先进的方面,但是也有不足的一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