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化的规律警示我们,当城镇化率进入40-60%的阶段,是决定城镇化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过50%。人们在追求城镇化的幸福中,遇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种种矛盾,交通难、居住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成为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国政府和公民应如何化解影响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11分)
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发挥各项职能。依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政府权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就业机制,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的“硬件”与“软件”品质,提升城镇内涵。(7分)
公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认真履行公民义务。(4分)
题目分析:主体定位法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采取不同的措施。主体定位法一般运用演绎思维对试题进行分析。从政府的角度,应从政府宗旨、职能、原则、权力的行使和监督,政府权威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来回答;从公民的角度,应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等角度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