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个性考试

(宋彦春) 

  王老板在商场上春风得意,可教育自己的儿子却非常失败。他的儿子王小毛在学校里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十分厌学,门门功课亮红灯。这天,王老板找到我,请我当他儿子的家教。我说本人 何德何能也。王老板说:“听说你上课时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听说你常到一些偏远的地区自费旅游,可见你不是一个凡人,我儿子一定喜欢让你这样的人调教。”我说那我就试试吧。我向王老板了解了王小毛的一些个性情况后,我决定针对他进行个性考试。

   第一次和王小毛会面,我特意给他一个不凡的亮相。我脸没洗,胡子没刮,穿着打补丁的牛仔裤,脚上趿拉着一双旧拖鞋。可能我这副酷形象让这位以叛逆自居的少年产生了共鸣吧,当我拿出一份卷子要考他时,他竟然没有反对。

  他问:“考多少分才能入您老人家的法眼啊?” 

  “0分。”我答。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再问:“多少?”“0分!”我重复道。“好,考100分我没胜算,但考个0分我还是满有把握的。咱们说好了的,如果这张卷子我考了0分,你就自动辞职可不许反悔的。”

  我像如来佛般回答:“不悔,不悔。”

   第一题,《静夜思》的作者是谁?A李白;B杜甫;C白居易。王小毛说:“三岁小孩都知道是李白, 可我就不选他。”他选的是B。第二题,中国的首都是:A南京;B北京;C天津。王小毛一乐,故意不选B,而选了A。再做第三题时,王小毛犯愁了。辛亥革命爆发于哪年?A1901年;B1911年;C1922年。他犹犹豫豫地选了B,看来他想考0分的愿望实现不了了,因为辛亥革命确实爆发于1911年。

   王小毛拿着自己考了30分的试卷,一脸的不服气,问我:“下次考试我可以看书吗?“当然可以,不过卷子肯定要比现在这一份要难,你有考0分的信心吗?“有!”第一天家教顺利结束。我觉得小毛他已上套了。

  以后的日子里,王小毛对我给他安排的每一场个性考试都非常地重视,凝神思考,翻阅各种图书, 终于让他考了一次0分。但他并没有赶我走的意思,还恳求我继续出试卷,他要争取不看书也能考个0分。

  暑假过去了,我辞去所有的家教返回学校。后来我接到了王老板的感谢电话,他说他的儿子和以 前相比,学习上有了可喜的进步。

  看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乃育人之真理也。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题目的“个性考试”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觉得小毛他已上套了。”请你依据文中的信息,说说小毛上了什么套?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和王小毛会面时,“我脸没洗,胡子没刮,穿着补丁的牛仔裤,脚上趿拉着一双旧拖鞋。”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我”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亮相?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学习经验,你认为考0分难吗?为什么?你认为只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稳拿胜算的考个圆满的0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看待文中家教老师的教学方法的?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行为举止、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式。

2.要想考0分,就必须要选择错误的答案,所以他故意选择答错,那么他就必须知道哪个是答对的,这样他就会认真学习。

3.要让王小毛觉得我是一个随便的人,让他觉得“我”也不过如此,在他的心里要造成一种轻松的感觉,从而好与自己接近,有利于将自己的个性化考试进行下去。

4.难。因为要想考0分,就必须把题全部都答错,否则要想考0分就不容易了。所以,只有在融会贯通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知道所考题目的正确答案才能考0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

5.答案示例: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方法的体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文中的家教老师那种创新的考试方式,正是他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意对即可)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嫌:疑忌

C.其守约束/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戴胄/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及/不者,若属皆且为

B.极推引/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康/奚知其然也

D.保邦未危/是以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3.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