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解决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是用税收杠杆去剥夺富人,搞什么政策性的“收入分配”,人为地均贫富、分蛋糕,而是要通过制约权力市场化、打破官商勾结、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释放所有社会成员的活力让他合理竞争致富,防止非合理的不人道的致富。同时,要坚决地保护富人的合法财产,反对仇富观念,慈善事业也要防止吃大户思想,完全自愿。不能鼓励懒汉掠夺和寄生瓜分。这表明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 * *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解决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是用税收杠杆剥夺富人,要坚决地保护富人的合法财产,说明在我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国家尊重和保障 * * ,①②正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的,但不是不受限制的,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但没涉及到公民应尽的义务,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判断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材料二:“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材料三: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述现象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