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求助者,男,23岁,汉族,农民,未婚,因偷窃罪被判五年,入狱半年。求助者自诉:心情压抑、难受,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和其他犯人相处得也不好,自己好冲动,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且不考虑后果。受女友举报后入狱,在入狱后女友一次也没来看过他,并于一年后和别人结婚,自己对此有强烈的报复心理;自己在入狱后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被转到精神病监区待了半年,再回到原监区时受到其他犯人的歧视;在精神病监区时,他曾经向一位犯人吐露心事,却遭到对方的嘲笑,并把他的话当玩笑说给别的犯人听,让他从此再也不愿和别的犯人啰嗦;求助者自小父母离婚,家里人也不理解支持他,视他为累赘,妹妹曾经对他说希望他不要再拖累家人,入狱后唯有母亲来看过他,自称入狱后才首次感受到母爱,觉得这世上唯一关心他的只有母亲。家人的不接纳让他对出狱后的生活不抱期望。咨询师的观察和了解:求助者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在提及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的事时伤心落泪,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监区的狱警反应,求助者容易被激怒,情绪较难控制,有暴力行为,有时为了泄怒,会用手捶打墙壁,平时爱一个人待着,不喜欢搭理人,觉得他挺怪的。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与评估。
参考答案:
(1)对该求助者目前状态的资料的整理①一般资料:男,23岁,汉族,农民,未婚。②个人成长资料:自小父母离婚,缺乏关爱;入狱后女友他嫁;精神病监区的经历引起其他犯人的歧视;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嫌弃;回避与别人交往。③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易怒,心情压抑。④身体状态:无躯体异常感觉。⑤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回避与其他犯人的交往,偶有交往也容易形成口角,引起暴力行为。
(2)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资料的评估①资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有自知力,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并能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并主动求询。②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所有症状的表层都是与人际关系紧张有关。其背后的实质是自卑,无价值感,无安全感。③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可排除重性精神病。其理由是: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症状能自知,内心感到痛苦压抑,能主动寻求帮助;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提及母亲时表现出悲伤、内疚、思念等情绪;个性相对稳定。④原因分析:求助者年幼时,父亲和母亲就对他极其忽略,离婚后更是对他不管不问,造成了他极度缺乏关爱,没有建立安全感,不懂得怎样和别人相处,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由于深层的自卑心理导致了自尊心极强,无法容忍别人的看不起或歧视;思维方式单一,遇到问题时由于口拙说不过别人,往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暴力行为;由于特殊的童年经历使他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有所偏颇,不能正确对待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