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选举法》确定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十二届全国人大共选举产生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些代表的构成有如下特色和亮点:
工人、农民代表 | 农民工代表 | 党政领导干部代表 | |
人数 | 401 | 31 | 1042 |
与十一届全国人大相比 | 提高5.18% | 提高9.33倍 | 下降6.93% |
(2)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上图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亮点”?(6分)
(1)工农联盟是我国 * * 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是 * * 的领导阶级。(2分)
(2)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比例的增加,一方面,这落实了我国选举制度的“平等性”“真实性”特征,表明我国选举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的完善而不断进步,因而是亮点;另一方面,这是贯彻“选举法”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了广阔途径,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因而是亮点。
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所呈现的党政领导干部比例下降、一线工人农民、农民工比例增加(两升一降),一方面,能密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程度的反映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促进决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能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基层人大代表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表达权”,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因而是亮点。
题目分析:(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工代表大幅增加,有利于增强工人阶级的力量,巩固工农联盟。
(2)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分析题。一要读懂材料;二要锁定运用知识的范围。材料以《选举法》确定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为背景,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题干实际要求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人大代表的构成的变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表格中工人、农民和农民工代表所占的比重大幅提高,而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这是这是贯彻“选举法”的结果。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决策的顺利实施;也能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基层人大代表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表达权”; 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答题时要紧扣“公民的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