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盈利工业的产品过程中,可以辨识出四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个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同的实际利用。这些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是白炽丝灯。其中第一项需要很小的电流,主要是导致了电池组和接受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发展了电学理论。……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使用了某些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很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发展才提出对强大电源的需求。……如此看来,从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够生利的阶段。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指出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科出版社2001年版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数据表表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表二: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讯(电报、电话)、电镀、照明和动力(电力工业)四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

(2)科学与技术(生产)的密切结合。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较快,英法相对较慢),世界贸易急速发展。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撒。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这一句。

2.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再举出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