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1.对照①②段文字,黛玉关于读书的回答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答贾母的是实话,但对别人介绍过的惫懒人物宝玉懒得搭理,敷衍了事。 B.回答贾母的是实话,回答宝玉的也是实话,并无本质区别,也无特殊用意。 C.黛玉如实回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面回答。 D.黛玉不知自己念书的程度如何,故在回答时前后犹豫不定。 2.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颦”,说“岂不两妙”。以宝玉而言,这“两妙”各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骂通灵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在文段中,有一句话和它呼应,这一句是( ) A.妹妹可曾读书? B.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C.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4.文段②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共有四问,分别是____问、____问、____问和问玉。把问玉放在最后,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排贾宝玉“摔玉”这一节有什么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一是与黛玉本名有联系;二是和黛玉的常见神态有联系。
3.D
4.读书名字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而引发的,而且将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地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5.这里体现了宝玉的叛逆反抗和渴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