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故乡》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

   回忆中的故乡:________________

   现实中的故乡:________________

   理想中的故乡:________________

2.“故乡”由童年的乐园,变成了冷漠、悲凉的现实。小说写这样巨大的反差,想要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到自己思念的故乡,没想到故乡的变化如此之大,心情自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我”的形象刻画,着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

  现实的故乡:是一个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幸福情感关系的故乡,令人深感痛苦、悲哀、失望。

      理想中的故乡:人们不再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都满怀希望地奋斗,迎接新生活。

2.这样的反差,表现了民众痛苦生活的现实,以及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3.忆童年的故乡:天真烂漫的童年,让“我”感到心情无比欢愉。

  在故乡:冷漠的家乡,隔膜的人情,使“我”感到无比悲哀。

  离开故乡:“我”想故乡会好的,但是总觉得美好的未来很渺茫。

4.因为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所以对“我”的形象刻画着重于心理描写。“我”过着辛苦展转的生活,从两千多里外回到故乡,看到故乡变坏的情景,感到悲哀、失望,但又不甘心故乡坏下去,为故乡的远景绘制着蓝图,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里,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可就是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十几年熬过去了,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于是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是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

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有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来的碗莲之类的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

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见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田地十余亩,渐扩充至百余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生搞阴谋,商人们终生搞欺骗,情种终生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生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有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种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之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

应该是不受诱惑的年纪了。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是就什么事情而言的?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2.结合前三段内容,分条写出作者对种花草一事感情变化的过程。(5分)

3.作者查看《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那么多黄岳渊先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4.池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而世界上的确又有好多人是多才多艺的。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简述理由。(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