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则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神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在卡纳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他们就会用棍子去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成为幼小动物和成年动物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 * * 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在冬季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到了夏季,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不必为猎食整天奔波。吃饱喝足,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冬季捕食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们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设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令人捉摸不透。因而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1.对“动物游戏之迷”的破解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游戏是动物能把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巧妙结合。动物在学习中也得到了心愉悦。
B.动物通过游戏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熟悉未来生活应掌握的技能,以适应生存。
C.动物游戏实施动物在竞争生活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节和补偿。
D.动物游戏行为是复杂的,“动物游戏之谜”的谜底有待深入研究。
2.下面列举的动物行为不能对应证明“动物游戏之谜”的假说的一项是[ ]
A.“演习说”:黑猩猩掌中汲水。
B.“自娱说”:北极渡鸦在雪坡上飞上滑下。
C.“学习说”:猩猩用棍子赶鸭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
D.“锻炼说”:羱羊在斜坡上奔跑,在悬崖上跳跃。
3.对本文的思维结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动物游戏的四个“假说”,采用了并列式思维结构。
B.本文从四个方面诸层次深入分析动物游戏的目的,为层进式思维结构。
C.本文用先提出命题,然后阐述各种假说,再结论的总分总式思维结构。
D.本文先结论,在举例论证,由理论阐释,也有实例支持,行文思维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