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化学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A→G→        →E→F

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                                                 

⑶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答案

(1)C、B、D、H

(2)漏斗要紧贴烧杯、打开玻璃塞、开始放液体可快,然后慢慢;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出

(3)CCl4不溶于水、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CCl4的密度大于水

(1)考查萃取的基本实验操作。

(2)在放液体时,应该使漏斗下端要紧贴烧杯,然后打开玻璃塞,开始放液体可快,然后慢慢;如果没有G步骤,则瓶内外压强不同,液体不易于流出,所以作用是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出的。

(3)作为萃取剂的应该满足①某物质在两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 ②两溶剂不互溶(分层)。因此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的原因是CCl4不溶于水、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9年走过了60年辉煌历程。在中 * * 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材料二:2009年4月26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美好前景;看到未来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增强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意志和决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对此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创造国家“美好前景”和人民“幸福生活”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创造未来的幸福生活,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中学生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