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中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地区。

(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两地水土流失成因的差异。(6分)

(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4分)

答案

(1)不同点:甲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解理发育);乙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崎岖不平),土层浅薄。(6分)

(2)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湖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变干,植被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恶化。(4分)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1)图示甲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地表千沟万壑等原因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而乙位于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故水土流失严重。(2)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从对土壤、河流和局部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影响分析。

读图填空题

胚胎的发育过程受细胞核和细胞质、胚胎各细胞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制约。下图是施佩曼的三个实验,请分析回答:(注:灰新月区是指蝾螈受精卵上的一个浅灰色的半月形区带,该区属于细胞质的一部分。)

(1)1928年,德国学者施佩曼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较细的婴儿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结扎成两个半球状,其中的一个半球中含灰新月区和细胞核,另一个不含这个区带。结果前者发育成了胚胎,后者则不能。即使后者含有细胞核,细胞也不能分化,只能发育成没有一定形状的团块。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2)施佩曼的第二个实验也是将受精卵结扎,两个半球都含灰新月区,但一个半球含细胞核,另一个半球不含细胞核。结果有细胞核的半球能够进行正常的卵裂,没有细胞核的则不能卵裂。在16个或32个细胞的时期,他让一个细胞核通过结扎处进入无核的半球,结果这个半球也开始卵裂,并且发育成了正常胚胎。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3)施佩曼的第三个实验:将原肠胚的胚孔背唇(能发育成脊索,而脊索上方的外胚层细胞则分化成神经组织)切下来,移植到另一个正常原肠胚的腹部。实验结果:移植物发育成第二条脊索,并且在移植物的上方出现了一条神经板,最后这个原肠胚发育成了一个双头怪物。该实验表明:在移植物的作用下,移植物周围的胚层__________。

(4)结合上述三个实验,可以推断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