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碧云天,         ,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长亭送别》)

小题2:              ,内为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小题3: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小题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答案

小题1:黄叶地   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小题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小题3: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小题4:或轻于鸿毛

题目分析:易错点:雁(燕)、期、茕茕、疾(极易错)、玉骢

点评: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整体难度不大。特别注意,有一个字的笔顺要小心:骢

综合题

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

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

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

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

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

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

生了怎样的新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