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用植物生产塑料

最近,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利用植物”制成的电器外罩和汽车配件等塑料产品。这表明,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剥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割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而且在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且聚乳酸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变暖两大难题做出巨大贡献。

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在这里,微生物对聚乳酸所起的作用,同微生物在堆肥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传统的塑料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他们在自然环境下不会分解,因此越积越多,结果造成了污染海洋和破坏生态系统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物再生利用,可是,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聚乳酸在大气中遇火也不会燃烧,这是它受到各家企业关注的一个很大的优点。聚乳酸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螺旋结构。如果使它变成晶体,就有可能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但是,聚乳酸变成晶体后,就失去了透明特性。若要保持透明特性,就只能把它应用于不高于60℃的环境。在许多应用场合,需要所制成的产品是透明的。要求不透明时,需使用结晶聚乳酸,但是聚乳酸的结晶过程十分缓慢,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某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脂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抖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吸收特性,因此,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在日本,市场上已经能够买到这种医疗器具。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聚乳酸塑料特性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聚乳酸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螺旋结构,所以遇火也不会燃烧。

B.聚乳酸塑料是以玉米或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在地球环境下很容易被生物降解。

C.聚乳酸塑料制成的医疗器具只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可以直接排出体外。

D.聚乳酸塑料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变暖两大难题。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聚乳酸塑料”难以普及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同传统的塑料比较,利用玉米、甘蔗等植物制成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

B.聚乳酸塑料耐热性差,在60℃左右就会变形,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C.由于聚乳酸的结晶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聚乳酸塑料的制作比较困难。

D.如果提高聚乳酸塑料的强度,它的透明性就可能受到影响,这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推动聚乳酸塑料的广泛运用,科学家们将寻找加快聚乳酸结晶过程的有效方法。

B.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就能解决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的处理问题。

C.聚乳酸粒料缺乏耐热性的原因,是聚乳酸握料中没有一种叫聚碳酸脂的合成树脂。

D.由于聚乳酸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它会逐步取代传统的医疗器具。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1:

题目分析:A项“所以遇火也不会燃烧。”错,文章第三段中为“聚乳酸在大气中遇火也不会燃烧”。C项“聚乳酸塑料制成的医疗器具只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错,文中为“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D项并非“有可能解决”而是“为解决做出重大贡献”。

小题2:

题目分析:D项中所描述的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小题3:

题目分析:B项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C项文中找不到相关的描述;D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的依据。

阅读理解与欣赏

她是我的朋友

  ⑴我在越南时听说了这个故事。

  ⑵不知是什么军事目的,几发迫击炮弹突然落在一个小村庄里一所由传教士创办的孤儿院里。传教士和一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大约八岁。

  ⑶村里人立刻向附近的小镇要求紧急医护救援,这个小镇和美军有通讯联系。终于,美国海军的一名医生和护士带着救护用品乘着吉普车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她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⑷输血迫在眉睫,但得有一个与她血型相同的献血者。经过迅速验血表明,两名美国人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但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医生用掺和着英语的越南语,护士讲着仅相当于高中水平的法语,加上临时编出来的大量手势,他们竭力想让他们幼小而惊恐的听众知道,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⑸他们询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他们的要求只得到一阵沉默。每个人都睁大眼睛迷惑地望着他们。过了一会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地举了起来,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举起来。

  ⑹“噢,谢谢你。”护士用法语说,“你叫什么名字?”

  ⑺“恒。”

  ⑻叫恒的小男孩很快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被酒精擦拭以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

  ⑼输血过程中,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⑽过了一会,他忽然抽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了脸。“疼吗?恒?”医生问道。恒摇摇头,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他是否针刺痛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⑾医疗队感到有点担心,觉得显然有点不对头。就在此刻,一名越南护士赶来援助。她看见小男孩痛苦的样子,用极快的越语向他询问,听完他的回答,护士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顷刻之后,他停止了哭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那位越南护士。护士向他点点头,一种消除了顾虑与痛苦的释然表情立刻浮现在他的脸上

  ⑿越南护士轻声对两位美国人说:“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误会了你们的意思。他认为你们让他把所有的鲜血都给那个小姑娘,以便让她活下来。”

  ⒀“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海军护士问。

  ⒁这位越南护士转身问这个小男孩:“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⒂小男孩只回答:“她是我的朋友。”

  ⒃我想,没有人奉献的爱比这更伟大的了——他为了一个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1.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⑽段加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⑾段中“一种消除了顾虑与痛苦的释然表情立刻浮现在他的脸上”这句话,你能猜出恒当时的心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