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伞 |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 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 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 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 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 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 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 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 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 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一会儿心里 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父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 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 :“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 ”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 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 ;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师父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 :“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 ,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 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 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 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 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 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山雨凄迷, 山风如诉。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第3 段),写景简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加横线的句子: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师父为什么打寒噤?怎么理解师父的笑 ? 3.文中几次写到伞,有哪些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师父、徒儿的形象。 5.师父为什么亲手杀死徒儿?最后师父为什么自己也扑下山崖? |
1.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后文师父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
2. 未曾想到自己最钟爱的徒儿如此不信任自己,这般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笑:痛苦之笑:反映了师父对徒弟的重新认识;嘲笑:自己看走眼;淡定之笑:表现了师父面对绝境的泰然。
3. 师父送伞:凝聚师徒之情;伞作为武器终结了师徒之义,同时一把普通的伞瞬间化作利器了结徒儿性命,体现了师父功力已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体现了师父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
4. 师父:武功高强:一把普通的伞化为利器瞬间致人死地;重视做人:因徒儿人品问题而杀死他;深爱徒儿:将绝技全部传给他等徒儿:心狠手辣:要师父跳下悬崖;虚伪狡诈,城府极深:表面视师父如父,让师父看走眼,将武功绝技全部传给他;野心勃勃:想称霸武林,天下无敌。
5. 徒儿狡诈凶残,冷酷无情,在世必祸害武林,殃及无辜,宁可杀了他,也不容自己一世英明毁于他之手。将绝世武功传给爱徒,未曾想,表面视师如父的徒儿潜伏多年,隐藏如此之深,最后为了天下无敌,不惜以师父的生命为代价。他为徒儿的行为而绝望,为自己深受蒙蔽,看走眼而葬送光阴心血而绝望(价值的毁灭而绝望),为人性的复杂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