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社会表型为女性,17岁,因“原发性闭经”就诊。平素体质差,学校免修体育课,月经初潮未出现。查体:T36.5℃,P65次/分,R18次/分,BP160/95mmHg,身高153cm,体重32kg,指尖距150cm。神志清,营养欠佳,发育迟缓,面色苍白。双手、双下肢细长。外阴幼女型,无阴毛、腋毛, * * TannerⅠ期,第二性征未发育。妇科检查: * * 口小,未见宫颈,宫体小,双侧未及异常。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明显增厚、肥大,呈中度增强,左侧肾上腺内尚可见稍低密度影,呈结节样,提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该患者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主要依据哪些指标调整剂量()
A.血压
B.血脂
C.血糖
D.ACTH
E.皮质醇
F.去氧皮质酮
G.血钾
参考答案:A, C, F, G
解析:
1.患者女,以血压升高、第二性征缺乏、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雌雄激素减少为主要特征,考虑先天性肾上腺增生17α羟化酶缺陷症。17α羟化酶缺陷,孕酮、孕烯醇酮转化障碍,导致雌、雄激素生成减少,反馈性引起垂体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同时具有弱盐皮质激素作用的皮质酮和去氧皮质酮分泌增加,导致高血压、低血钾。3β-类固醇脱氢酶缺陷可导致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及雄激素合成障碍,而脱氢表雄酮可增加。而11β-羟化酶缺乏和21-羟化酶缺乏可引起皮质醇和醛固酮合成减少,但雄激素合成相应增加。
2.17α-羟化酶缺陷症,孕酮、孕烯酮转化17-羟孕酮、17-羟孕烯酮障碍,导致雌、雄激素生成减少,反馈性引起垂体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同时盐皮质激素(皮质酮和去氧皮质酮)分泌增加,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
3.17α-羟化酶缺乏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目的是抑制ACTH,进而抑制弱盐皮质激素的过度合成,使高血压、低血钾获得缓解和控制,并及时补充体内激素水平,维持机体一系列生理代谢所需。对于儿童或青春发育期患者,一般临床多选用氢化可的松或醋酸可的松,成年患者多选地塞米松或泼尼松,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随访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监测17-OHP、DHEA、DOC、睾酮和尿17-KS、17-OHCS等浓度变化,并定期检测儿童患者的生长速度、骨龄及骨密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