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 * * 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   ),格外的(   ),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   )(   ),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①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水( )      恋(       )    泣(     )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默默无声 (              )心无旁用(             ) * * 攘往(            )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l)fú(2)juàn(3)chùo

2.亲切  清朗  镇定  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