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13年1月19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2月8日结束,共收到326条市民建议,主要涉及机动车尾气管理、限行方案以及烟花燃放等。经过反复调研和修改的条例(草案)在7月24日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进行审议。据悉,该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有望于年内发布,届时将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是如何与决策机关“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10分)

答案

(1)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间接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条例(草案)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3分)

(2)我国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公民热情参与“草案”意见征集活动,既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对决策的理解和实施。(4分)

(3)决策机关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为民意表达提供了正式的法定渠道。(3分)

题目分析:该题要注意两个行为主体,公民和决策机关,从不同主体在决策中的行为加以概括。公民参与决策,一方面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在决策中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