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题。

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文段选自(    )的小说集《______________》。

2、选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写了孔乙己这个人物。

3、“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看待文中酒客们对孔乙己的笑?就你的理解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本文,你受到那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鲁迅 《呐喊》

2.肖像 语言 动作

3.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孔乙己在穷人面前炫耀自己十分得意的神态。

4.写出了当时民众麻木,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和孔乙己有相同的命运,直至在苦闷中寻找片刻的欢乐。以乐境写悲哀,加强悲剧效果。

5.要全面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有一技之长;要努力读书,做社会有用的人。(自选角度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

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

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六岁便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D.少贫(孤独)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    )

A.泯众人矣尘气莽莽

B.是指物作诗立就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待君久不至,已

D.脱所著襦后乃至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小题4: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3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