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4月22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一审未能通过。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网上公布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收到意见数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
材料二 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不公平现象,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今年 “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1)材料一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4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6分)
(3)材料二中防止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可以发挥哪些监督形式的作用?(8分)
(1)材料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4分)
(2)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6分)
(3)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提出意见、批评、建议;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将自己的意见、批评、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④参加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新的民主监督形式。(8分)
题目分析:(1)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题中材料“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网上公布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体现了公民可通过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题中材料“《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收到意见数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表明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的理解与记忆。学生解答本题可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的意义,对推动决策实施的意义以及对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的意义等三个方面去分析说明。
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方式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学生可从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以及通过参加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新的民主监督形式来对教育收费进行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