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12H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假设】

(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

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

假设3: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方案与流程】

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2)结合步骤①~③分析,气体A为________,该发酵粉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步骤①和②操作不变(现象也相同),将步骤③中足量稀盐酸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 mol/LNaOH溶液,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

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Na+,发

酵粉中有NaHCO3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结合步骤2中的结论,假设2成立。

 

答案

(16分)(1)臭粉和明矾(2分)

(2)氨气(或NH3)(2分)  NaHCO3和NH4HCO3(2分,写名称也给分)

(3)不能(1分),因为加热NaHCO3分解成Na2CO3,Na2CO3和明矾都能与BaC1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分) 注:意思接近也得分

(4)(7分)

步骤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A中的溶液,在

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焰色(2分)

焰色呈黄色(1分)
步骤3:【方法1】向B试管中逐滴滴加

0.1 mol/L NaOH溶液(2分)

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1分),证明发酵粉中有明矾。(1分)
 

【方法2】再蘸取A中的溶液(或蘸取B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1分),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1分)   焰色呈紫色(1分),证明发酵粉中含有明矾(1分)

注:步骤2中,“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得1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得1分。

只写“蘸取待测液”该给分点不得分,“在酒精灯、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都给分。

步骤3中,若用焰色反应方法,不用洗涤铂丝。若用NaOH溶液检验,“0.lmol/L NaOH

溶液”得1分,“逐滴滴加”得1分。

题目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不同品牌的发酵粉可能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也可能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还可能由臭粉和明矾组成,根据已知的假设1、假设2推断假设3为臭粉和明矾;(2)根据NaHCO3、NH4HCO3、Al2(SO4)2•12H2O的主要性质可知,NH4HCO3是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以放出氨气,其余两种盐与熟石灰研磨都不能放出气体,则A为NH3,发酵粉甲一定含有臭粉;NH4HCO3固体充分加热后完全变为气体逸出,NaHCO3固体充分受热变为Na2CO3固体和CO2、H2O,Na2CO3固体与盐酸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Cl、H2O,而Al2(SO4)2•12H2O或其水解产物Al(OH)3与盐酸混合都无气体产生,由此推断B为CO2,该发酵粉一定含有小苏打,所以甲品牌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NH4HCO3;(3)Ba(OH)2既能与硫酸盐反应,生产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因此不能确定发酵粉中含有明矾还是小苏打;(4)根据实验方案中步骤2的结论逆推可知,步骤2是用洁净的铂丝蘸取A中的溶液,再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的颜色呈黄色,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由于假设2是发酵粉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则步骤3的结论是证明发酵粉有Al2(SO4)2•12H2O,根据其性质及提供试剂的性质推断,步骤3是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发酵粉中含有Al3+,因此应向B试管中逐滴滴加0.1mol/LNaOH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证明有Al3+,发酵粉中有明矾。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