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膳食宝塔换新装啦!卫生部、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如图即为换装之后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第______层所占比例最大,因为该层食物富含______这类有机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多吃第______层的食物.

(3)高血脂的病人应该少吃第五层的食物,因为该层食物中含______较多.

(4)从平衡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午餐食谱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A.两个馒头,一碗羊肉汤

B.饼干、麻辣熟食、奶茶

C.烤鸡腿、烤鸡翅、油炸薯条、可乐

D.芹菜炒肉、清炒小白菜、紫菜蛋汤、酸奶、米饭.

答案

“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第五层需要量最少,第一层为谷类,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第三层为鱼肉类、第四层为奶豆类,第三层、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质;第五层为脂类,主要提供脂肪.

(1)、如图可知,每天摄取最多的食物应是第一层的谷类食物,这类食物富含淀粉等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还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应该特别注意粗细粮搭配食用.不要长期吃单一的精制大米和白面.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格外重要.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第三、四层食物可以提供丰富蛋白质,应注意补充.

(3)油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

(4)为保证身体健康,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建议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是3:4:3.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一;糖类;(2)三、四;(3)油脂和盐类;(4)D.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C.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其曲中规

小题4: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冰,水为之小题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